菲尼听书
加载中..
第120章 整肃朝纲
  楚风想了想,问道:“那依奉孝之见,朕该如何?”
  郭嘉沉吟半晌,“皇上,若想让天下学子安心,第一步可列出空闲官职名单,顺便清理朝中旧臣,让天下认看到皇上的决心。”
  “不说能取得天下学子的信任,但至少要让这次科举跟之前不同才行。”
  楚风赞同点头。
  “此事朕已经安排了,吏部尚书司马懿给朕准备了一份名单,上面有朝中贪污大臣的名单,朕已派人调查,到时候该贬官的贬官,该下狱的下狱,一个都逃不了!”
  楚风眼神十分坚定!
  郭嘉面色讶异:“司马懿?仲达怎会……以他的性格,倒也不出所料。”
  他只诧异了一瞬间,随即便释然一笑。他和司马懿虽未怎么共事过,但是互相也有了解。司马懿会变换阵营,并不出他所料。
  “若是如此,事情便好办了。”
  郭嘉不再纠结司马懿的事。
  转而继续给楚风出主意。
  “本次科考的主考官,奉孝有一人推荐。”
  楚风露出好奇的表情。
  只见郭嘉缓缓吐出两个名字:“魏征,和狄仁杰。”
  “何意?”楚风询问道。
  郭嘉解释道:“天下人都知道,魏征是皇上在街上捡回去的有志之士,皇上昔日之举被不少人称道。”
  “狄仁杰则是昔日科考被冒名替换考卷之人,天下读书人已有耳闻。”
  “此二人任主考官,学子们见皇上如此重视他们,必然会放下些许芥蒂。”
  郭嘉的话条理清晰。
  楚风了然,当即拍板道:“有理!那便按奉孝之言行事!”
  回到皇宫后。
  楚风直接当着郭嘉的面拟旨。
  一是表明了要清肃朝堂,整治朝臣贪污受贿乱象。
  二来表明朝廷广纳天下贤才的打算,故设科考,所有落榜进士皆可入京重新赶考,由当地官府负责考生吃穿用度。
  三来任荀彧为本次出题官,魏征和狄仁杰为监考官。
  圣旨拟定后。
  郭嘉心中微有动容。
  他没想到,楚风对他的信任,居然如此真诚!
  心中更坚定了要效力楚风的打算!
  “郭祭酒是不是还没有住处?朕已命人将昔日和珅所住的庭院清理出来,特赏赐给你!”
  楚风抬头问道。
  郭嘉连忙弯腰拒绝:“臣身无寸功,足无寸土,实在是不敢接受皇上赏赐。”
  楚风的信任已经让他诚惶诚恐。
  又怎敢接受这等赏赐!
  楚风笑着把他扶起来:“立功之事,日后有的是时间,朕总不能看着郭祭酒跟别人一样挤在馆驿之中吧?”
  “此事已定,勿要多言。”
  郭嘉感激地点头。
  楚风留郭嘉在养心殿,足足聊了许久。
  中途荀彧到来,询问科考出题方向。
  郭嘉给了不少意见。
  看到昔日曹老板麾下的两大谋士都在自己手中,楚风只觉得爽快。
  是真爽!
  这就是曹老板的快乐吗?
  大事都不用自己动脑。
  这俩人商量几句,三言两语,就把事情利弊跟分析了个七七八八!不过可惜的是,他现在手下缺了个全能型的人才。
  文官武将虽然齐全,却缺少一个能将这些人完全统领起来的人。
  楚风叹口气。
  路漫漫其修远兮。
  左右丞相一倒,等待他的路还很遥远!
  接下来,是该考虑考虑怎么搞吕不韦了。
  但吕不韦这老贼实在狡猾。
  这次的刺杀一事,就算楚风知道是吕不韦所做,却连半点证据都拿不出来。
  唯一跟吕不韦有过关系的吕布已经死了。所有被逮捕起来的死士,也都服毒自尽。吕老狗倒是把自己的责任摘了个一干二净。
  要想扳倒吕不韦,必须得一步一步来,寻找弱点,一击毙命。
  否则难办。
  楚风暗叹口气。
  在宣布完科举的圣旨之后。
  又有一道旨意紧跟着传了出去。
  因刺客作祟,皇帝罢朝十天。
  听到这消息,大臣们本以为自己能休息个几天。
  谁知道。
  东西二厂却没休息!
  不断有大臣被捕的消息传来。
  京城中。
  “工部尚书李自成,经调查,涉及买官卖官,收受贿赂,欺上瞒下,暗通藩王之罪!”
  “刑部侍郎费仲,买官卖官,私通叛贼——”
  “兵部侍郎黄皓……”
  圣旨宣告天下的第一天。
  便有足足二十三名官员因各种罪名被捕!他们被捕时,东厂光明正大的带着其当街游行,宣告罪名!甚至还写了罪责书,下发各州府郡县!
  三天时间。
  文武百官,落网共七十三名!
  整个大周朝堂,陷入一片惊慌之中!
  官员们惶惶不可终日。
  有人知道自己罪责深重,在府中自杀!
  有些则按照东厂所说,主动去将自己的罪状上告朝廷。甚至连自己什么时候睡了哪家妇人,都交代的一清二楚!
  同时。
  天下人皆热闹起来!
  朝廷不断有文书发下来。
  上面还都是被惩治的贪官。
  让不少人都搞不清楚朝廷要干什么。
  “皇上这是要下决心整治朝堂了?”
  “不会吧,咱皇上什么样,你还不知道?”
  “别这么说,我表哥是京城里当官的,他说皇上现在已经把三大佞臣斩了!和珅当众斩首,被野狗吞食;秦桧涉嫌私通叛党,被当场斩杀,尸身高悬城门三日!曹操自杀,也死了!”
  “我的天,真的假的?别是假消息吧?”
  “骗你们作甚!真的!”
  凉州宛城。
  几个学子聚集在山野之间,身旁伴着潺潺溪流,各自饮酒。
  “诸君,皇上看似比之前圣明许多,也准备了新的科举,不知君等可有去京城一试之意?”
  一个年轻人举起酒杯笑道。
  “不去。”
  手摇羽扇的俊逸男子靠在一旁,懒洋洋的吐出两个字。
  管仲好奇:“卧龙兄还是信不过朝廷?”
  诸葛亮将酒送入口中,“信不过也不尽然,只是不愿做那出头鸟,所谓诚意不该说在嘴上,而是要看行动。”
  “亮还是待此次科举结束,看看朝廷如何动作,再思量是否投报朝廷吧!”
  诸葛亮晃着羽扇,摇头晃脑道。
  管仲哈哈笑道:“你倒是小心。”
  诸葛亮笑道:“管仲兄想去?”
目录
设置
听书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