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尼听书
加载中..
第1589章 回来工作 处理朝政
  示意下面跪着的人都先起来,凌冽还没来得及继续说话。
  身侧同坐的曹操便主动凑过来悄悄埋怨道:“凌子风,你搞什么鬼?打下天下后就放那不管?早知如此,我当初就不应该跟你合作,反正都是管理国家,我凭什么要在这给你打工?”
  “哈哈哈,别慌别慌、我这不是有事情耽误了吗!”
  稍微安抚下曹老板为自己打工的郁闷,凌冽摸摸鼻子。
  紧接着终于重新回复正常道:“来吧诸位爱卿,有什么想说,有什么想奏尽管开口,赶紧把你们打发走,朕还得回去刷朋友圈呢。”
  “启禀皇上,前些日子从各城各郡陆续输送上来一批人才官员,我等拿捏不住分寸,想请皇上决断。”
  率先拉开狂风骤雨的大幕,郭嘉主动递上份名册。
  凌冽知道这应该是系统强制替他们洗清了五大朝代的记忆。
  把之前唐宋元明清送过来的人才统统变成各地各县输送上来的人才。
  于是让冯四海把名单拿上来后,自己开始扫视起唐宋元明清究竟给他送来了些什么人才。
  从名单上看。
  李世民、赵匡胤等人为了拿到火器和科技可谓是煞费苦心!
  而根据记忆,凌冽特地将名单上的人才按照他们的国家进行了分类。
  这样既方便理清头绪,也方便他进行安排。
  唐朝方面。
  文官:长孙无忌、魏征、房玄龄、侯君集。
  武将:李靖、程咬金、秦琼、尉迟恭。
  (平灯牢狱中还有一大批五丈原降将)
  宋朝方面。
  文官:范仲淹、包拯、王安石、司马光。
  武将:穆桂英、杨再兴、高宠、韩世忠。
  (平灯牢狱中还有一大批梁山降将)
  明朝方面。
  文官:杨士奇、杨荣、杨溥。
  武将:徐达、蓝玉、常遇春。
  (平灯牢狱中还有一大批明军降将)
  清朝方面。
  文官:李卫、钮钴禄和珅。
  武将:年羹尧。
  人才数量不多。
  毕竟五大朝代都不是傻子。
  没有人会愿意拿自己的肱骨之臣出来交换。
  所以王国得到的要么是卧底、要么是人家压根就不想要的人才。
  这很正常。
  因此凌冽也没有太过遗憾。
  只是让郭嘉把这些人才全部打乱进入到汴京和各个军队中担任基层军官好好历练和熟悉后。
  等到日后有机会,再把他们重新扶植起来。
  “好,下一件。”
  轻描淡写地解决掉第一件事,凌冽把批阅完的奏折扔到旁边。
  曹操顺手递过第二件,主动开口说:“子风,如今天下太平,各地重建都需要提上日程,尤其是冀、幽、徐、青四州以及江东,之前它们饱受战乱之苦,眼下简直是百废待兴啊。”
  “嗯,中原不用担心,那里人多,光给各地输送劳动力就足矣养活他们生活,让门下省出个方案,然后让工部去实行重建,规模方便不用向汴京靠齐,那样太劳民伤财。
  除了火车铁轨、汽车土路需要尽快完成修建并且流通外。
  其他基础设施搭建起来就行。
  话说中原地带富商、地主、财阀不多吗?
  放出风去给他们招标!
  让他们去竞拍各城各地的重建工作。
  只要地主们愿意承担拆迁后百姓们的还迁房问题,中原地区的房地产市场让给他们也无所谓。
  反正羊毛出在羊身上。
  他们虽然出钱,可雇佣的还是朝廷工部的工匠。
  原材料也是从生产司去出。
  四舍五入算下来,等于是他们掏钱雇佣我们的工匠、购买我们的资源去给我们的百姓修房子。
  故等完工后,给他们点报酬也无所谓。”
  “青、徐还有江东地区的重建比较复杂,不过他们靠近沿海地区,可以靠捕鱼和捕获海鲜为生!正好有火车、有汽车,他们捕获的海鲜能够倾销到各个州省。
  去派人发布告示,说朝廷要大肆收购海鲜鱼类来充实整个王国境内的庞大供应市场。
  他们愿意买给咱们,就让他们买。
  不愿意买的也可以提供租赁汽车和火车来帮助自营体营业,但记得要收租赁费!”
  “至于幽州苦寒之地,那里暂时无法像其他地区一样自给自足,所以对幽州省,先以供应当地百姓生存为基础政策,户部去特批,工部去执行。
  从黄河挖掘出一条直通渔阳的运河,南水北调,先解决当地百姓吃水问题。
  然后让建设司大肆修建锅炉、架设暖气,再解决当地百姓入冬后的供暖问题。
  把这两个解决完了,再去给我谈幽州省的发展方略!
  否则人活都活不下去,谈个屁的发展!”
  滔滔不绝地对王国境内重建进行安排布置,凌冽轻描淡写之间。
  便将青、幽、冀、徐、江东五州之地的发展部署安排地明明白白!
  如此恐怖的效率。
  以至于许多跟曹操过来的文臣武将。
  此时都有些愣在原地没有反应过来!
  众所周知。
  王国一直有个错觉。
  那就是凌冽武夫,不懂政治!
  可随着今天这一幕的横空出现,许多跟随曹操的臣子们忽然发现!
  外面那帮人纯粹是在瞎扯淡!
  他们研究了三天三夜都没解决的事情。
  凌冽上来五分钟就全给安排明白了!
  这叫不懂政治?
  如果凌冽这样还算不懂政治。
  那他们就可以自己找条河一头扎进去自杀了!
  且更恐怖的是。
  王国的文臣武将们好像早已习惯了凌冽这种无比强势的诏命和思想。
  正常来讲。
  君主帝王提出个什么想法。
  下面的文臣谋士不得出来禀明利害,然后再由皇帝做最后定夺吗?
  可在太和殿。
  他们完全看不到这幅场景!
  往往是凌冽在上面说,其他人在下面记!
  凌冽只要定下的东西!
  其他人根本连反驳的想法都没有。
  他定了!
  事情就那么定了!
  难道他们就没想过凌冽万一做错,会出现什么惨痛的代价吗?
  “皇上,如果要全力发展幽州省,仅凭国库的人手税银恐怕无力支撑一个州省十年的开销!所以要不要考虑下把时间线放长点,或者工程放长远些。
  争取用温水煮青蛙的方式,来慢慢把幽州重新建设起来?”
目录
设置
听书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