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尼听书
加载中..
第177章:前尘往事
  桃花石魏世代提倡和平,举国百姓都是萨满信徒。
  帝都的萨满最高教会中,自开国就供奉着两大圣物——“命蛊”和《昆仑刀法》。
  命蛊的来历无人知晓,而《昆仑刀法》据传是一位桃花石魏的大武师在种下命蛊后研学出来的一套武学功法。
  命蛊是可以被取下的,一般而言种下命蛊的人会选择将其种在易于取用的部位:四肢、腹部之类的。这是由于命蛊在春日会**,变得异常躁动,如若不取出体外,就会让受蛊之人生不如死。
  是以天下流传着“得命蛊者的天下”的传说。
  但命蛊也并非全能。如若受蛊者受到致命伤时,虽然命蛊会让受蛊者免于死亡,蛊虫自身却会因此陷入长眠,要花费许多年……甚至几十年才能重新苏醒。
  在拓跋芙、拓跋蔷姐妹诞生之前,桃花石魏崇尚和平的程度就已经走上了极端,百姓们鼓励全国削减士兵、废除武器和铠甲,朝王族示威,希望除了王族和教会外,其他的官府一律不允准使用暴力。
  边境的百姓们甚至悄悄地结伴去敲毁围墙,拆除护栏,宣扬“要让天下信奉萨满教的虔诚者毫无阻拦地面圣萨满神明”。
  下层的士兵军队慢慢衰弱,而上层的萨满教会及桃花石魏王族却被要求一定要有足以保护教会和神明的武力和智慧,是以全国最好的书籍和人才全部流入上层,桃花石魏呈现出严重的两极分化。
  王族子嗣从出生起,就受到最好的抚育,请最好的师父来教导诗书礼乐。
  而拓跋芙打小就展示出过人的聪慧,不光学会了养蛊和刀法,甚至还学会了如何治理国家、如何维护教会的礼制,更是通过那从中原远道而来的商贾手中买下的来之不易的几卷中原诗词、传奇,无师自通地学会了宁国的语言。
  在教会选命新的圣子时,十二岁的拓跋芙宛如一匹黑马,竟然凭一己之力挤下了一众王子贵族,成为了桃花石魏第一个教会圣女。
  按照教会的规矩,圣子在教会中修行十五年,就可以成为会中的祭司,或是进入朝廷担任一国之官吏。以拓跋芙的身份,国内的百姓都在观望着,讨论她会不会成为桃花石魏历史上第一个女祭司——或是女王。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拓跋芙在会中修行的第四年,国内的矛盾就已经到了无可挽回的地步,临近的帖木儿帝国联合东察合台、鞑靼、瓦剌、乌斯藏等国对桃花石魏合成包围之势,踏破了桃花石魏的国门。
  桃花石魏的军队早就衰败得不成样子,就生生地在铁骑的马蹄下被消灭得毫无还手之力。
  往日那样庞大的,经历了将近三百年岁月磨砺的强大国度,竟然在围剿下不出七个月就被攻破,联军径直攻入王城,桃花石魏王族被尽数屠戮。
  但早在王城的众人还沉浸在大国安枕的美梦中时,拓跋芙就看出山雨欲来的端倪,她尝试鼓动王公贵族和教会祭司未果后,最终是劝动了担任她侍卫的拓跋鸿,生拉硬拽着拓跋蔷,偷了教会的命蛊逃跑了。
  拓跋芙心知肚明,没有命蛊,《昆仑刀法》即便被其他人抢走,也绝对不可能被学习,没有命蛊的人拿到《昆仑刀法》也无异于拿到一卷废纸。
  况且命蛊和《昆仑刀法》是放置在教会里两个不同的地方看管,两个一起偷走目标太大,到时候被发现大家都走不了。
  就在帖木儿军队即将攻入王城的前不久,两匹骏马从王城飞奔出逃,拓跋鸿带着拓跋蔷,拓跋芙独乘一骑,三人开始了漫长的逃亡之路。
  他们逃出王城的第三日,以帖木儿为首的联军攻入王城,只用了两天时间,就将整个王城收入囊中。
  侵略的军队在王城展开了竞技一般的屠戮,那几日桃花石魏王城仿佛整个被灰败笼罩着,真正的是伏尸百万、流血漂橹的情景。
  兄妹三人不惜绕过连山,用尽一切办法躲避路上遇见的敌军,不论是拓跋鸿还是拓跋芙都被突然家破人亡的冲击打得手足无措,昏头转向,不知道前路是何方,也不知道他们未来会面临怎样的命运。
  一夕之间,家国倾覆,他们从尊贵的王族贵子沦落成了落难的逃兵,那些亲人兄弟只能和他们阴阳两隔。
  拓跋鸿和拓跋蔷沉溺在悲痛之中,加之饥寒交迫,他们几次心灰意冷地想要了结自己的性命。
  拓跋芙甩了他们几个耳光,骂道:“我们好不容易保全性命,给我们的国家留下一丝血脉得以绵延。他们那些强盗屠杀我们的族人,就是为了得到教会的圣物!”
  “我怎么会有你们两个这样愚蠢的同伴!我带着你们逃出身死的下场,你们却不爱惜自己的生命,竟然想到要自杀,让那些该死的人有机会得到我们的圣物!”
  “这样的话我只劝你们一遍,倘若你们再说这样的丧气话,那我就不得不和你们分道扬镳,你们自生自灭去吧!”
  拓跋蔷和拓跋鸿都被拓跋芙训得惭愧不已,都不敢再提要自尽的事情,但仍然对未来要往何处逃亡非常迷茫。
  放眼四方,整个西北诸国,哪一个不要追杀他们?这天地间,哪里还能有一处容身之地,可以让他们得到一息安寝?
  拓跋芙道:“去宁国。”
  拓跋鸿和拓跋蔷并不了解宁国,只是隐隐地听过这个国名,闻此,都愣住了。
  这是他们从未设想的路。
  他们可是在西北生长了这么多年的西域人,突然要跨过这么远的路去人生地不熟的中原,二人看着拓跋芙都有些犹疑。
  拓跋芙给了他们三个理由。
  第一,是宁国和西北诸国完全是两种文化体系。宁国不推崇信奉萨满教,他们对萨满教仅仅是听说的程度,因此短时间内不可能如同其他西北国家那样对萨满圣物趋之若鹜,他们到了宁国后不会受到跟西北一样的威胁。
  第二,宁国地处中原,远离帖木儿等国家,此前有过接收西域难民的先例,并且和乌斯藏、瓦剌一直是敌对的状态,只要他们能够混入宁国,就可以利用宁国的对外政策逃过乌斯藏、瓦剌等国的追捕。
  其三,宁国这个时候也正经历自己国内的动**。东南地区阿芙蓉祸患严重,北方地区又有北地藩王起兵造反意图争夺储位,这一乱恐怕要乱个许多年。只要他们能擦亮眼睛,改头换面,就能在宁国苟且过西北诸国对他们搜捕的这段日子。
  到时候,等风波过了,他们再找机会回到西域去,慢慢地将桃花石魏的难民聚集起来,一点一点让他们的国家重新建立起来。
  在拓跋芙的指挥下,凭借着拓跋鸿绝顶高强的武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三人真的混进了这个他们几乎完全陌生的国家。
  全凭借拓跋芙自学的一口宁语,他们才能在宁国磕磕碰碰地前行。
  然而天不遂人愿,他们东躲西藏,还是没能躲过到处战乱的军队,被晋王的士兵捉拿。晋王没有看出拓跋芙的才能,只是把他们当成奴隶一般关押起来,每天只给他们烂菜帮子,只有缊袍敝衣足以度日。
  拓跋芙堂堂一个公主,竟全凭着意志扛着这种猪狗不如的日子活着,她说晋王此人“不足与之谋”,命令拓跋鸿跟着她藏起自己的才华,装成是不起眼的西域难民。
  直到他们被虏获那一年的冬日,晋王的军队被北地燕王——也就是当今天子——攻破,拓跋三人被当时的黑龙军带到了燕王夫妇面前。
  而这一次,无论拓跋芙再怎么藏巧于拙,燕王还是看穿了她。
  摆在拓跋芙眼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归顺于眼前这个宁国的藩王;要么死。
目录
设置
听书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