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尼听书
加载中..
唐玄宗一昏庸,大事就不好
  史学界普遍认为,唐玄宗李隆基,是导致唐朝由盛转衰的罪魁祸首。
  因为,导致唐朝由盛转衰转折点的“安史之乱”的头头安禄山,之所以能从一个偷鸡摸狗的下三滥,“成长”为一人兼任三镇节度使,拥兵二十万的一方“霸主”,完全拜唐玄宗的昏庸所赐。
  而当时中央军的兵力才不到八万,安禄山的兵力竟然是中央军的两三倍!
  可以说,安禄山有多牛逼,唐玄宗就有多昏庸。
  01
  没有比安禄山更励志的人了。
  据《旧唐书》记载,安禄山本无姓氏(不过《新唐书·逆臣传上·安禄山》说他本姓康),但有名字,与古突厥战神同名,母亲是突厥族的一个巫婆,靠占卜为生。
  唐开元初年,当时才几岁的安禄山就当了一回叛徒,和将军安道买的儿子一起逃离了他所在的突厥部落,但最终未能逃脱,两人都被抓了回去,而抓他们的,是安道买的第二个儿子,岚州别驾安贞节。
  长大后,安禄山竟然通晓多种语言,这样的人才应该去外交部任职,他却没这个命,只能做个中介,靠撮合买卖人的交易、赚取佣金度日。
  估计中介这一行也竞争激烈,干的人多了,赚钱不易,安禄山就开辟了第二职业,工作之余开始偷鸡摸狗。
  但与他的语言才华相比,这方面就差多了,有一次偷羊被抓住了,时间是开元二十年(公元732年)的一天。
  虽然偷羊被抓住是一件很不幸的事情,但接下来他却“捞”回了面子,因为拷问他的,竟然是幽州节度使张守珪张大人!
  节度使大人亲自拷问一个小偷,这个小偷能没面子吗?
  02
  只是安禄山没想到,这可不是一般的拷问,张大人想把他乱棍打死。
  当棍子重重地落在屁股上,安禄山才觉得不对,大叫起来:“你若是男子汉大丈夫,就去把奚人灭了,把契丹人灭了,就算把我这个手无寸铁的打死,也不算好汉!”
  张守珪一愣,就把他放了,而放他的理由,据记载竟然是“见他白白胖胖,语言豪壮”。
  但张守珪的放,并不是叫他滚蛋,而是命他和同乡史思明一起去抓活俘虏。
  有意思的是,对他们两人来说,“偷”人比偷羊容易得多,只要一出去,就一定能按时抓回来。
  张守珪一看这小子行啊,是个人才,比老子的兵还厉害,干脆别走了,给我当兵吧。
  安禄山也不想这里一天那里一天,就留下来不走了,张守珪不但提拔他当了个偏将,还把他收为干儿子。
  据记载,安禄山最怕的,就是这个干爹,因为这人为人“令人敬畏”,而且经常嫌安禄山过于肥胖,在他手下,安禄山连饭都不敢吃饱。
  开元二十八年,因骁勇善战,加上机灵聪慧,以及干爹的提携,安禄山混成了平卢兵马使,朝廷又授予他营州都督、平卢军使官衔。
  随着官职越混越大,安禄山的心也越来越大,干爹这棵大树,他觉得太小了,而在他眼里,皇帝才是可以乘凉的那一棵,于是他开始贿赂往来的中央大员,请他们在皇上面前“替我美言几句”。
  那些官员拿了他的好处,一旦回朝见到皇上,汇报完工作后,免不了都要来一句:皇上您知道吗,安禄山那人不错哦。
  至于是不是昧着良心说的,他们才不管呢。
  再说了,昧良心的话说了又不会死人,而拿了人家好处不替人美言,那才叫昧良心呢。
  唐玄宗便在心里想:这么多人说他好,那他一定不错。
  03
  事情有点不妙,因为唐玄宗开始昏庸了。
  他若不昏庸,就会在心里打个问号:为毛那么多官员都说他好,不说其他人好?能让所有人都点赞的人,世上有这样的人吗?这背后,有没有什么猫儿腻呢?
  但是他没打这个问号,于是便相信安禄山是真的好。
  后来连奸相李林甫,也开始替安禄山美言了。
  李林甫倒是没被安禄山收买,但既然皇上觉得安禄山好,他也便说好,而这,只不过是以迎合唐玄宗为己任的李林甫,习惯性使然。
  后来要在平卢设置节度,唐玄宗首先想到的,便是那个人人都点赞的安禄山,任命他为代理御史中丞、平卢节度使。
  后来,从小就能说会道的安禄山到朝廷上奏议事,一张巧嘴能把狗屎说得比葱油煎饼还香,唐玄宗便想,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人果然不错,国家栋梁啊,朕的福气啊。
  天宝三载,出于对安禄山的宠信,唐玄宗又让他接替裴宽担任范阳节度使。
  为了给这份恩宠加分,安禄山还有更多的手段,比如每年都去抓一些人(据说都是平民),当作俘虏献上,比如常年不断地到处去抢劫骡马牛羊和奇珍异宝,然后献给朝廷。
  那些东西是那样的多,以至于相望于道,“郡县疲于递运”,搞得沿途负责转运这些东东的郡县,都疲于奔命。
  而昏庸的唐玄宗,同样不在心里打问号:这家伙哪来的这么多骡马牛羊?哪来的这么多奇珍异宝?它们的来路正当吗?
  唐玄宗不管这些,他只管笑纳。
  既然昏庸了,怎么会去管这些呢。
目录
设置
听书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