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尼听书
加载中..
第496章 无父子,无兄弟
  东突厥大军南下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整个长安城。
  太子被废,长孙皇后降为贵妃的事,被这个消息给冲淡了不少。
  朝廷的各个部门,都在高效率地运转起来,为这一战做准备。
  兵部,开始调兵遣将,往大唐的边关增兵。
  户部,向边关调拨各种粮草。
  工部,抓紧赶制各种军械。
  刑部,增加了长安城的各种巡逻力量,防止奸细混入,发起混乱。
  ……
  总之,朝廷的运转速度,比以前快多了,频度也大多了。
  所有人都明白,这一战足以可以决定大唐王朝的命运。
  三年多前,东突厥也是南下。
  大唐刚刚经历玄武门之变,国内不稳,军力也不足。
  颉利可汗出奇兵,大军竟然直接来到长安城下。
  当时,因为草原各部不统一,李二又将皇宫的奇珍异宝尽数送给草原诸部,这才有了渭水桥盟,为大唐迎来了三年的时间。
  但是,如今李二的准备也并不充足。
  军队的训练,还没有彻底到位。
  秋粮还在征集中,还在路上,不能一股脑地都运到边关。
  东突厥天象大变,颉利可汗不顾一切南下,大唐只能奋力一战。
  当然,粮草不到位的情况下,大唐的战线不能拉得太长,只能以防御为主。
  除了李道宗和尉迟恭之外,边关还有秦琼、程咬金、柴绍、张亮、苏定方、李勣、张公瑾、唐俭、段志玄等九员上将。
  这一次,李二是将能征善战的将领全都派上了,不求大胜,只求坚守,只求不败。
  尉迟恭等人,都已经在边关了。
  只有李道宗,从长安出发。
  为了振奋士气,李二特意弄了一个声势浩大的登坛拜将仪式。
  在仪式上,李二将三军帅印正式交给了李道宗吗。
  望着一脸坚定的李道宗,李二心中暗叹,若是朕没有猜忌李靖,今日之战的把握,或许又会增加几分,或许就是必胜吧。
  李靖打仗的本事,凌烟阁的所有人功臣,哪怕是立过天大功劳的人,没有不服气的。
  侯君集、李勣、张亮、张公瑾、苏定方,个个都是打仗的好手,但哪一个不对李靖佩服得五体投地。
  河间王李孝恭,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排名第二,仅次于长孙无忌。
  李孝恭的战绩,也是最多的一人。
  但是,李孝恭对李靖打仗的本事,一提起也都是竖大拇指。
  只不过,李孝恭和李靖一样,在玄武门之变的时候,保持中立,不怎么得李二待见。
  李二是一代明主,他接受了很多隐太子阵营的人,如魏征、王珪等人。
  但是,对于一些他认为不该保持中立,却保持中立的人,像李孝恭、李靖、李勣等人,李二心里还是比较怨恨的。
  玄武门之变后,李孝恭被搁置起来。
  李靖也不怎么受李二待见,后来又被李二猜忌,只有年轻的李勣还能领军镇守边关。
  李二收起往日的记忆,将帅印放在李道宗的手中,说道:“道宗,你虽然是一代帅才,但毕竟从军日晚,军功不够。”
  “所以,凌烟阁功臣暂无你之名,此乃朕之遗憾,你之遗憾。”
  “但是,此战之关键,无异于大唐再次立国。”
  “只要道宗你能谨守大唐门户,便是不世奇功,朕就可将你列入凌烟阁第二十五功臣。”
  李道宗也颇为激动。
  没能入凌烟阁功臣之列,是他和李神通今生最大的遗憾。
  李神通因为有战败被俘,又丢兵弃甲、望风而逃过,又没有玄武门从龙之功,一直不受李二的待见。
  可他李道宗不同,这次能成为大唐大军统帅,指挥几十万唐军,绝对是一次良机。
  李道宗朗声说道:“陛下放心,有末将在,绝对不会让颉利可汗的阴谋得逞。”
  “只是……”李道宗又低声问道,“陛下让末将每有颉利可汗大军的情报,就给吴越王殿下飞报一份,不知是何用意?”
  李二笑道:“枫儿训练了一支骑兵,约几千人,欲上战场历练一番。”
  “因为数量不多,于此大战未必有任何帮助,朕这才让他独自成军,不受你的辖制。”
  “你也知道,枫儿武艺不凡,颇有谋略,朕就特许他按照自己的方式历练这支骑兵。”
  “这……”李道宗一愣,暗想,这不是胡闹嘛。
  几千骑兵,再怎么精锐,在数十万东突厥大军跟前,也是翻不起浪花来。
  陛下一向英明神武,但这几次在太子与吴越王之争中,似乎有所偏向,甚至于引起太上皇的不满来。
  吴越王年轻气盛,自恃勇武,想在此战中立下功劳,以图太子之位。
  可陛下老谋持国,不敢让吴越王这么施腾啊。
  莫非,陛下这是欲行借刀杀人之计,为太子铲除吴越王,以为大唐安定?
  想到这里,李道宗忍不住打了一个寒噤。
  皇权争霸,最是无情,无父子,无兄弟,果然如此。
  李二昔日能为了大唐江山,弑兄杀弟,今日亦能为了大唐江山,斩杀父子亲情。
  只是,李道宗心中暗叹,太子和吴越王相比,各方面都不如,陛下实在太偏心了。
  一想起自己家里的那个宝贝女儿李雪雁,对李枫痴心一片,更是投怀送抱过,李道宗这心里就不是个滋味。
  难道,他要眼睁睁看着李枫逞强兵败,或者战死沙场?
  李道宗的心里确实不是滋味,凭心而论,他是很欣赏李枫的才能的,不想看着李枫出事。
  也罢,等到了边关之后,我再亲自劝劝吴越王吧。
  授了帅印,李二在前,李道宗在后,又检阅了即将前往前线的大军,仪式就算正式结束。
  接着,李二率领文武百官,将李道宗和大军送出西城门,目视他们消失在视野中,这才回宫。
  回到太极殿,李枫已经奉旨等候多时了。
  “儿臣见过父皇。”
  “枫儿免礼。”李二快步向龙椅走去,同时吩咐周世英,“给吴越王赐座。”
  周世英给李枫搬了一张椅子过来之后,也被李二给赶出去了。
  父子二人的最后一次交锋,正式开始。
目录
设置
听书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