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尼听书
加载中..
第五二八章 金银二册,李恪从军
  酣宴,微醺,这两个词往日少有摆在一道的时候。
  因为对于嗜酒的秦人而言,宴酣否的标准多在于酒喝得是否尽性,而喝酒是否尽性的标准又全在于几人醉倒,几人酒疯。
  酒坛是检验东道的唯一标准,这句话放诸天下皆准的评判在李恪这里纯属摆设。
  他做东道惯摆茶,爱饮的多饮些,不爱饮便多说些。
  若是真有大事,专得开宴,他便寻些珍馐美味摆盘上几,大家专注于菜,酒为佐品。
  常年的经验证明了李恪的一个猜想,秦人之所以好酒成瘾,说到底,还是菜太难吃。
  今天的情况也差不多,他虽不为东道,布不得菜品,但奇文亦可主宴。
  三巡尽后再无酒,除了苏角,也不见谁真有不满的。
  一场豪宴四个时辰,自莫食直宴到舂日,太阳落山,宾主尽欢,冯去疾主动提议要去李恪暂居的官舍饮茶,那意思摆明了要与李恪论一夜道,连天使大帐都不准备回了。
  而李恪,自无不允的道理。
  送了李恪与冯去疾出堂,苏角骂咧咧凑去蒙恬旁边:“尊上,这夏子也真是的,边地难得欢宴,竟引着中丞论了一日的书,若是传扬出去……”
  “书可醉人。”蒙恬颇为无奈地看了苏角一眼,“你与旦君皆庶民出身,以豪勇立足,可旦君无事便读兵书,而你……”
  “他是年少时对博输给夏子了……”
  “对博输了?真希望你也输一场啊!”
  蒙恬摇着头赶跑苏角,领亲兵出城归营,一入辕门便有哨戍来报,称他的亲兵校尉蒙聃正领精锐与一群墨者对峙。
  “对峙?与墨者?”
  蒙恬一头雾水,突想起饮宴之初的那次冷场。
  他半真半假向李恪索要《国工》,结果李恪看着他只是笑,冯去疾看着他也是笑,场面一度十分尴尬,直到冯去疾以书中内容扯开话头,气氛才重新正常起来。
  《国工》有两百多卷,每卷千多字,就是二三十万字,便是李恪在饮宴间让墨者去抄书,也不可能这么快备好……
  难道说李恪本就给他备了一份?又或是李恪这次过来带了原件,为了不得罪他,直接把原件送过来了?
  蒙恬丈二摸不着头脑,就问:“墨者何时入的营?”
  “日中。”
  “日中便来了?”蒙恬皱起眉,“莫非从那时起,聃就与他们起了不快?”
  哨戍挠了挠头:“将军,小的听闻,墨者是来送礼的。校尉知晓将军不收礼,便请他们回去,结果领头的墨者出言不逊,说非要等将军回来,这才……”
  “非要等我回来?”蒙恬抚着短须,越发不解。
  他去到对峙之地,见到田横与蒙聃针尖麦芒,四目相对,两人皆不说话。
  他们身后,亲卫与墨卫也不说话,墨者们围着四驾旧车围成一圈,亲卫们又围着墨卫围成一圈。
  不曾亮刃,是唯一叫蒙恬感到欣慰的地方。
  他看了一会,轻咳一声,转步出现。
  校尉蒙聃是蒙氏家臣,看到主公忙弃了田横,可没等他走到蒙恬身边,田横就在原地据傲先声。
  “钜子令我等将车驾交到上将军处,如今上将军既至,我等告退!”
  说完,他一招手,几十墨卫便齐手推开面前兵卒,汇合在田横身后。
  亲兵们多是蒙氏亲近子弟出身,几时受过这等窝囊,自然是人人怒极。可蒙恬不发话,蒙聃不作声,他们就是再怒也只能忍着。
  蒙恬不悦地紧了紧眉:“不知祭酒令你等送来何物?”
  田横自袖中抽出一卷与《国工》书目无二,却以金线绞编的竹简:“礼单在此!”
  “聃,取来。”
  “嗨!”蒙聃一声作令,冷哼一声,从田横手中夺来书简。
  蒙恬抖手打开。
  【国工,八部四十八篇,二百二十七卷书目】
  他的凤眼兀然睁大:“这是祭酒令你们赠予我的?”
  “钜子只说亲手交予上将军,无有其他!”
  “我知了……送客!”
  蒙聃半押半送地把田横等人送出军营,返身回到蒙恬处:“主公……”
  “在亲卫中遴选亲信百人,便如方才墨者那般守在那四辆马车外头,一步不得离,一人不许观,失令者,斩!”
  ……
  蒙恬,冯去疾分两路同回咸阳,明明起点相同,终点无二,却刻意地两相回避,谁也无意与另一人照面招呼,就连渡河过水都挑了不同的渡口。
  他们相距三个时辰先后入到咸阳,相去一个时辰首尾入宫拜谒,于是,始皇帝面前便多了两卷书目,一卷绞银,一卷绞金。
  “苛进,践实,民心,乡毒,还有开山……这五卷并序言国论,你们都看了吧?”
  始皇帝的书房难得没有赵高和周贞宝,只有李斯、蒙恬、冯去疾、蒙毅四人跽坐,各居着心思,齐齐点头。
  “说说看,朕的直道祭酒何以要多此一举?”
  奉命求书的冯去疾当仁不让,首先发声:“陛下,祭酒年虽轻,却深谙进退之道,大秦得如此良材美玉,喜甚,幸甚!”
  蒙毅紧随其后:“民心者,以廉耻之道驭民;苛进者,以帝王心术驭下;践实与其日常之说无二,此番却不在工、术,而在官道;乡毒……此固疾深埋于乡野之地,当年商君便深恶痛绝。然臣等愚昧,多小觑之,今日得闻改考一案,方知乡毒之甚,触目惊心啊!”
  始皇帝既不认同,也不反对,只微笑说:“五篇毅卿评了四篇,为何独留开山不评?”
  蒙毅脸色霎时青白:“开山……臣请陛下,杀我四人并李恪、擎雷,不使外传!”
  死一般的静。
  闻针之静迟续了整整半柱长香,李斯突然笑起来。
  始皇帝撑着胳膊饶有兴致看着李斯:“丞相想出脱身之法了?”
  李斯也不否认:“臣请陛下,令兰池侯试制,文并无错。”
  李斯冷哼出声:“恪不仅是墨家的钜子,还是大秦的官员!大秦以耕战立国,全农全战,才使大秦扫平天下,弱民强国,才叫大秦**平六国!此人食国之?,妄议国本,其罪,不当诛么!”
  “丞相之言着实武断。四民之说出于古,耕战之说谓之一。如今天下一统,大秦世所无敌,正当以法教共举,广兴工商!此非利民也,为国也,国得利而民随安,此正道也!”
  蒙毅为驳李斯祭出了齐法大旗,却惹来了冯去疾不快,他当即反戈,厉声而斥:“法之教,在壹教。现如今墨法同教,郎中令是否觉得还不够乱?陛下是否该将儒道也加进去,令论战重开,民心涣散才合了齐法的教?”
  “中丞,您明知我非此意……”
  “好了。”始皇帝烦燥地甩了甩袖,“好好论着国工,却关学室何事?越辩越乱,越乱越争,所以我才不喜将你三人聚在一处,忒得心烦!恬卿,金目是你呈上来的,你也说说。”
  三位法家领袖当时就不说了,全看着蒙恬。
  蒙恬沉默半晌,轻声说:“陛下,李恪十四击匈奴,十八破巨野,墨家,楼烦,阳周,凡其所履,皆得兴盛。您也说此子才比商君,只用作祭酒,屈才了。”
  始皇帝终于听到了他想听的,当场大笑。
  “令,斯卿抄录开山一份,转贞宝处,令其秘制一份,观其能效!令,银册国工藏博士署,除机关一部,俱发各郡。令,直道祭酒恪文武皆备,调匈奴上将军莫府听用,职校尉,仍秩千二百石。其直道旧事,还有先前阳周旧事,令其报上继任,由郎中寺核考。”
  李斯大惊:“陛下,官员离任择其继任,与秦律有悖……”
  “丞相!墨家行事与以往大秦皆有所异,观一阵,研一阵,再行官吏迁转亦是不迟。”
  看着始皇帝闪烁的眼神,李斯再也说不出反对的话,唯一声长叹,拱手,领命。
  大秦钜子
目录
设置
听书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