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尼听书
加载中..
第53章 卖鸭蛋
  林迎儿也有点明白于程的担忧,但她觉得又不是长期收养小孩,说到底自己只是打算帮几天忙,不需要考虑那么多。
  “你想的我也明白,但我不是领养,只是暂时接济一下。这两个孩子现在情况特殊,如果我不管的话,他们舅舅回来之前,两个娃就只能挨饿受苦。”
  于程皱眉凝思,终究是不忍心,从口袋里掏出一小叠饭票轻轻放在桌上。
  “你实在不放心的话,把这个给他们吧。大院里有食堂,这些饭票够他们吃一段时间。”
  林迎儿攥紧了饭票。
  他们家现在经济也不是很宽裕,也是勉强能吃饱饭。
  于程一个人赚钱要养活一大家子,更何况还有一个受伤卧病在床的大哥需要看病吃药。
  石场那边给了一年的工分赔偿,但这其实也是杯水车薪。
  后续于大哥的伤情恢复情况还是未知数,不过用脑子想都知道,他和于嫂子年龄也大了,地里刨食的活干起来也是很吃力的。
  农村家庭就是这样子,于程不知道花了多少力气才跳出祖辈种田的循环,即使当上了人人艳羡的军官,拿着令人眼红的工资,可是背后的家庭底子薄得跟张纸一样,别说帮他托底,一场大病,一个意外,就能把这些在时代浪潮中战战兢兢讨口饭吃的底层家底戳破。
  两个孩子的事情看着好像就是拉把手。但自顾不及的时候,两只手都要来保护家人,扛着重担前行,哪有那么多人会好心去拉别人出泥塘。
  哎,过上好日子果然在什么时候都不容易。
  林迎儿想通了这些,还是拿起桌上的饭票。
  于程见她愁眉不展,忍不住柔声安慰,“能分配到这个大院的房子,一般职级都不会太低,那两个孩子的舅舅既然住在这,等他回来自然会安排人照顾他们。到时候你有时间,也可以走动去看看他们。”
  林迎儿颔首垂眼,但她心里还是放心不下。
  也不知道他们的舅舅是怎么样一个人。
  陆鸣琛之前说起之前寄养的亲戚家,就是对他们两个视若累赘。
  走一步看一步吧,车到山头必有路。
  第二天天没亮,林迎儿就起身了,她拿着背篓装好鸭蛋。
  吃了些南瓜粥准备出发。
  想了想担心等下两个孩子来了没东西吃,她又拿出一个稍大的搪瓷缸,这是昨天陆鸣琛从舅舅家扛过来的,估计是去食堂打粥用的。
  装了慢慢一大搪瓷缸的南瓜粥放在门口,又用油纸包了一块鸡蛋糕和酥饼放在缸上,放上两双筷子,这些东西都摆在门口的木凳上。
  他们看到应该就知道是留给他们的早饭。
  做完这些,林迎儿才背上一背篓的鸭蛋,鸭子绑好放在上面,背篓最上方还盖了一堆草叶子做掩饰,然后出发去镇上。
  天没亮,她披星戴月举着手电筒赶路。
  上回在供销社她探听过,主妇们买菜都是天一亮就开始再供销社门口排队。
  今天刚刚好是初一。
  这时期是严防倒买倒卖的,那种胆子大做生意的,被抓到了就要被判个投机倒把罪。
  大家都穷,农民大部分就是个自给自足,也没多少东西可以拉进城卖的。
  最多的就是农民卖卖自己种的青菜或者家养鸡下的蛋换点小钱。就是鸡蛋也不多见,因为规定一户最多只能养3只鸡,就算一个都不吃攒半个月,最多也就二三十来个鸡蛋。
  手艺好的人,闲下来的时候编点竹制品藤制品也是便宜卖给公社,公社再转卖供销社赚点小差价。
  肯吃苦的山上采点山货也能换几个钱,但这都是看运气看本事吃饭的事了,而且还得偷偷摸摸,卖东西就跟做贼似的。
  林迎儿到镇上的时候天还没亮。
  销社门口早就排起长队了,都是想抢好货的大爷大妈。
  镇上的大爷大妈有地种的少,不用上班不用种田,他们大部分都是在家里负责家务和带孙辈。
  为全家人做顿好饭是他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事了,所以大伙儿都是一大早来排队抢肥猪膘,挑挑拣拣选嫩菜。
  林迎儿观察了一下,觉得自己得想个办法,她可不想在这耗大半天。
  少挣几毛钱,省一天功夫才是她的行事风格。
  更何况现在摸黑才能卖,天亮了抓投机倒把的干部上班,还卖不出去就瞎忙活一场了。
  林迎儿等到人流开始多起来,偷偷走到队尾小声说,“特价卖野鸭蛋!手快有!手慢无啊!”
  周围明显背着菜来卖的农民都偷偷摸摸,站在不远处等人问,大部分连正眼都不敢看别人。
  毕竟从上到下都鼓励重农弃商,偷偷摸摸做小买卖是有点丢脸的事儿,一不小心还会被戴红袖章的市管会干部发现。
  相对而言,林迎儿主动问起来,就显得很抢眼了。
  好几个大爷大妈张望了过来。
  一位经过的大妈挎着篮子跑过,听到声音脚步立马停下来。
  她瞅了眼周边,小声问,“怎么特价?”
  特价这个说法很新鲜,物资紧缺东西不卖贵都少见,哪还有人愿意特价销售?
  林迎儿之前观察过,鸭蛋在供销社里面销售价格是每公斤一块五,折下来就是七毛五一斤。但是听说每天蛋类都很快就卖完,开市三小时就清空了。农民自家鸭子生的蛋,卖得比供销社贵些,要8毛钱一斤。
  林迎儿按照自己之前想好的促销方案说,“大婶,我这鸭蛋一个一毛六。20个就给你算一毛五。”
  大妈心动了但有点犹豫……
目录
设置
听书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