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
坏事不止于此,第三天的时候,一个最坏的消息来到了新罗王庭。
金玲南败了。
十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
被杀一万,投降七万,还有两万人不知所踪。
这个消息,震动了整个新罗王庭。
要知道,新罗国的人口是一百一十万,勉强供养二十一万军队。
除去分守各地,以及边境的大军之后,新罗王庭能调遣出,抗击唐军的军队,也只有这十万人马了。
一下子,就被常胜将军金玲南败坏了个干净。
金玲南战败自尽,没脸回金城,不然,真平王定会活剐了他。
“我儿,这可如何是好?”真平王彻底着慌了,十万大军说没就没了。
就算是再调集全国的兵马,也是不足十万了,只有七万人马。
十万人马,再有金玲南亲率,都能全军覆没。
剩下的七万人马,还能打胜仗?
这可如何是好?
善德公主也是心乱如麻,她能知道如何是好才怪。
百济国灭,扶余璋死,扶余娇成为李枫的奴婢。
善德公主一想起这个消息,就没来由一阵担心,担心新罗国步上百济国的后尘。
历史上的善德公主,对新罗百姓甚好,但在政治和军事上,并没有什么突出贡献。
所以,这种情况下,善德公主实在难以想出什么好办法。
沉吟了好一会儿,善德公主才崩出几个字来:“父皇,唯有议和。”
唯有议和?
生死存亡关头,真平王也不再昏庸,反而是心中透亮之极:“我儿,那李枫野心勃勃,刚灭了百济国,又占据绝对优势,如何会应允议和?”
善德公主微微一叹:“父王,眼下之计,唯有如此了。”
“那李枫虽然灭百济国,却又扶持扶余义慈做傀儡王,代其统治百济。”
“我新罗国人口更甚于百济,李枫又志在天下,岂能在新罗国多做停留?”
“故而,儿臣以为,只要咱们接受李枫的一些条件,便能如百济一般。”
“日后,待李枫离开海东三国,咱们再同百济、高句丽一同举事,将政权夺回,不知父王意下如何?”
真平王大喜道:“我儿多智,此计甚妙,甚妙。”
“却不知,该派何人为使者?”
善德公主想了想,说道:“此番谈判,乃是与李枫对谈。”
“李枫乃是大唐之皇子,若我派出一般大臣,只恐会触怒于他。”
“故,儿臣认为,须得儿臣亲自前往,方显诚意,消除李枫怀疑。”
真平王点了点头:“我儿之言,甚是有理,就依我儿之言,以你为使者,南下南城,与李枫商谈。”
“记住,临谈之权,孤就尽皆授予我儿,我儿可全权做主。”
善德公主点了点头:“儿臣领命。”
却说红拂女击败金玲南的十万大军,占据了南城,便没再继续北上进军。
新罗国一共是二十一万大军,第一次被歼三万,第二次被歼一万,这一次又被歼十万,加一起就是十四万了。
所以,新罗国只剩下七万大军,自然是无法再跟飞虎军抗衡。
红拂女不再继续进军,就是想让新罗国自行生变。
那样,唐军就可一鼓作气,将整个新罗国吞下。
红拂女打仗可以,但政治能力就不行了。
李枫则是料定,真平王绝对不敢再跟他硬碰硬,必然会遣使过来议和。
只是,让李枫没想到的是,真平王派过来的使者,竟然是善德公主。
扶余娇也惊讶道:“竟然是善德来了?”
李枫转首问道:“怎么,你见过她?”
扶余娇微微点了点头:“是的,主人。”
“新罗国的三公主善花,也是善德的小妹,嫁给奴婢的父王为妻,也就是百济国的王后。”
“父王死后,善花公主暂时留在熊津城。”
“善花公主曾给奴婢写了一封书信,让奴婢求主人开恩,放她回新罗。”
“奴婢不敢做主,就回了一封书信,说是让她等一段时间。”
“当初善花公主来熊津城入嫁的时候,善德公主亲自相送,是以奴婢跟她有过几面之缘。”
李枫问:“既如此,孤问你,这善德公主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扶余娇想了想,说道:“以奴婢来看,善德公主人如其名,心地善良,对新罗百姓极好,便痛恨那些欺压和残害百姓之人。”
“真平王年纪已大,贪图享乐,便将国事交给善德公主。”
“善德公主主政之后,以吏治为主,但却不得要领,被新罗国的大臣联手欺瞒,收效甚微。”
“甚至于,这些新罗国的朝廷重臣,把善德公主当做他们排除异己的工具。”
“只可惜,国内的政权,其实是被几个重臣把控,善德公主无法了解真实情况。”
“不然,主人在新罗国推行吏治,必然会收效甚微。”
李枫淡淡一笑:“既如此,扶余娇,待善德公主来到南城之后,你就推说孤有急事去百济国处理,让她稍等几日。”
“这几日间,双方战事会暂时停歇,你可带着她在这几座城池到处转转。”
扶余娇冰雪聪明,自然一下子就明白李枫的意思了,点了点头:“主人放心,奴婢一定会让善德有所感触的。”
李枫笑道:“这件事情,你若是办好了,孤重重有赏。”
扶余娇嗲声问道:“不知主人要如何奖赏奴婢啊?”
李枫大笑道:“孤再让你一夜不睡,如何?”
“主人讨厌啦。”扶余娇大喜,挽着李枫的胳膊,不住摇来摇去,“嘻嘻,主人可要说话算话啊。”
虽然跟随李枫的时间不长,但扶余娇很快就喜欢并适应了她的角色,更是很能放得开,深得李枫的喜欢。
就在李枫对新罗国基本上是快要得手的时候,金陵那边,发生了一件事情。
魏明兰收到一封书信,是她父亲魏征写给她的,送信的人,也是郑国公府上的人,在郑国公府待了差不多十年。
信的内容很简单,字迹也略有潦草,魏明兰的母亲裴氏病危,让魏明兰火速回长安,与裴氏见最后一面。